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诊疗流程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是儿童糖尿病常见的急性并发症,多见于1型糖尿病,以高血糖、高酮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为特征。
临床表现:可有多尿、多饮、体重减轻、腹痛、呕吐、深大呼吸、精神状态改变等。
诊断标准(3 项标准需同时满足):
1、任意血糖>11 mmol/L;
2、静脉血 pH<7.3或血 HCO3- <18 mmol/L;
3、酮尿症(定性++以上)或酮血症(β-羟基丁酸≥3 mmol/L) 。
严重程度分级:
轻度:pH 7.2至<7.3或HCO3- 10至<18 mmol/L;
中度:pH 7.1至<7.2 或HCO3- 5至<10 mmol/L;
重度:pH<7.1或HCO3- <5 mmol/L。
治疗:
快速补液阶段:生理盐水10-20ml/kg,30-60 min静脉输入(如有休克可在10-15min输入,第1小时总量不超过40 ml/kg)。
维持补液阶段:0.45-0.9%的NaCl,24-48 h完成补液(在给予生理需要量的基础上,对于累积损失量可以先快后慢在24小时补完,也可以在48小时匀速给予,具体需结合患儿实际情况适当加快或减慢输液速度),应同时补钾(有尿且血钾<5.5 mmol/L 就要补)。
静脉胰岛素使用:补液治疗开始1小时后给予胰岛素0.05-0.1 U/kg·h(休克基本纠正后才可以使用,年龄越小越偏小一点的量使用)。
含糖液使用:血糖下降至14-17 mmol/L 时启用含糖液,初始可给予5%的含糖液(外周最高12.5%),血糖下降速度在2-5 mmol/L.h为宜, 最终血糖控制在8-12 mmol/L为宜。
停用静脉胰岛素指征:当血糖降至11.1 mmol/L以下,血pH>7.3,血HCO3-≥ 15 mmol/L,β-羟基丁酸< 1 mmol/L,可停用静脉胰岛素(在停用前15分钟使用速效胰岛素皮下注射)。 (注:2022年 ISPAD(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ediatric and Adolescent Diabetes,国际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协会)指南提到只需要患儿临床表现良好,酮症酸中毒已解决,可以耐受口服液体就可以过渡到皮下胰岛素注射。)
并发症处理:
出现脑水肿警示信号:严重或进行性头痛、心率减慢、激惹、意识状态改变、尿便失禁、特定的神经系统体征出现(如脑神经麻痹、瞳孔反射异常)。
脑水肿处理:将床头抬高30度,保持头部中线位,给予20%的甘露醇2.5-5 ml/kg,30 min内静脉滴注,临床表现无明显好转者,可以2-4 h后可重复1次(20%的甘露醇最大总量为500ml),若甘露醇无效或伴低钠血症者可给予
3% NaCl 2.5~5.0 ml/kg,10~15 min 输入(最大总量 250 ml)。
-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中国医师协会青春期健康与医学专业委员会,等.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诊疗指南(2024)[J].中华儿科杂志, 2024, 62(12):1128-1136. -
王天有.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 第9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2. - ISPAD clinical practice consensus guidelines 2022: Diabetic ketoacidosis and hyperglycemic hyperosmolar state. Pediatr Diabetes. 2022 Nov;23(7):835-856.
- Managing Diabetic Ketoacidosis in Children. Ann Emerg Med. 2021 Sep;78(3):340-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