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ocal cortical dysplasia,FCD)

病因:FCD包括皮质分层异常、细胞构筑异常和皮质下白质异常。2011年ILAE将FCD分为FCD I型(孤立性,包括Ia(放射状分层结构异常)、Ib(切线状分层结构异常)、Ic(放射状和切线状分层结构异常))、FCD II型(孤立性,包括IIa(伴异型神经元)、IIb(伴异型神经元和气球细胞))、FCD III型(伴有原发损伤,包括IIIa(伴有海马硬化)、IIIb(伴有神经胶质瘤)、IIIc(伴有临近血管畸形)、IIId(伴有早期获得的病变(如先前的外伤、缺血性损伤、脑炎等))。多数FCD和一些基因的突变有关(如DEPDC5NPRL3TSC2),大多数是体细胞基因的突变,但也可发生在生殖细胞基因的突变,少部分家系的FCD也有被报道(可有外显不全)。

发病年龄: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大多数患者在16岁之前发作(其中有三分之二的患者在5岁之前发作),成年起病的仅占10%,且以颞叶病变为主。

发作特点:通常发作频繁,症状学刻板恒定,症状学和FCD的部位、大小和起病年龄相关(和FCD的病理类型无明确相关性)。癫痫发作初始常表现为局灶性发作也可以继发GTCS。对于婴幼儿起病的或大范围的FCD早期发作症状学以及EEG常缺乏较明确的定位信息,可表现为癫痫性痉挛、不典型失神、失张力、肌阵挛、强直等看似“全面性发作”的电-临床表现。

脑电图表现背景活动:可以表现为正常,或可有局限性慢波活动,在有癫痫痉挛或全面性发作类型存在的情况下,背景也可以表现为广泛性的慢波活动或出现高度失律。发作间期:可以表现正常,也可在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的部位出现局灶性痫样放电(FCD最具特征的放电模式是局部节律性癫痫样放电(RED)或持续性癫痫样放电(CED),多数空间分布和FCD病变部位密切相关(部分头皮脑电不能准确定位FCD的致痫位置,特别是FCD IIb型,病变容易位于脑沟的沟底,传导至头皮表面时容易发生较大的空间偏差),表现为部位恒定的各种频率的脑波,节律性或半节律性发放,以快频率活动多见,可持续或接近持续发放,并可见局部持续性快(棘)波发放),如有出现全面性癫痫发作类型时也可以看到广泛性棘慢波(通常小于3Hz),或可以看到多灶独立的痫样放电。发作期:可以看到局部节律性活动起始,如有癫痫性痉挛或全面性发作类型时也可以看到相应的脑电表现。

头颅影像学表现:FCD I型可表现为局部皮质下白质缺失(Ia型多见于颞叶,可能与海马萎缩有关,Ib型多见于颞叶外),T2加权或FLAIR成像可见白质信号增强,T1加权成像信号可减弱,可能有脑沟或脑回的轻度异常。FCD II型(最常见于额叶)皮质厚度可有增加,脑沟或脑回形态可有异常,灰白质交界处可有模糊,T2加权或FLAIR成像可见白质信号增强(示意图,后经病理验证为ILAE FCD IIb型),T1加权成像信号减弱。另可见T2加权或FLAIR高信号可呈放射状的向侧脑室逐渐变细(Transmantle 征),有时可伴有局部脑萎缩。约30-40%的FCD II型在普通磁共振中可表现为“阴性结果”(高场强MRI、3D薄层扫描、PET及影像学后处理技术(如PET-MRI融合、VBM等)可提高阳性率),发作间期在PET上致痫灶有些可呈现低代谢改变(示意图,后经病理验证为ILAE FCD IIb型)。

发育情况及疗效:一般来讲除非FCD的面积很大,否则患者最初不会出现明显的发育、神经功能或认知障碍,如果癫痫频繁发作,控制不理想的患儿发育和认知可能会受到一些影响。如果癫痫发作药物控制不理想,可以考虑手术评估(虽然约20%的患者对药物可能表现出短暂的反应(一年或更长时间内无癫痫发作),但癫痫发作通常很难通过药物控制(约80%的患者有癫痫发作))。

 

参考文献

  1. 刘晓燕.  临床脑电图学. 第2版.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2. International League Against Epilepsy. Focal cortical dysplasias (Accessed November 7,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