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展神经解剖及MRI表现
外展神经(abducens nerve)是第六对脑神经(CN VI),属运动神经,支配同侧外直肌,控制眼球外展。单侧损伤时,可导致同侧眼球外展受限。在高颅压时常受压于颞骨岩尖部或受牵拉出现双侧麻痹。脑血管疾病、肿瘤、创伤、炎症等因素均可能导致外展神经麻痹。
外展神经起源于脑桥被盖中下部的展神经核(面丘深部),自脑桥延髓沟出脑,斜向外上方走行,穿过硬脑膜后进入Dorello小管,后行走于海绵窦内,沿颈内动脉外侧前行,经眶上裂入眶,分布于外直肌。外展神经离开脑干后可分为脑池段、岩斜段(也有称Dorello管段)、海绵窦段、眶上裂段和眶内段。
分段
1、外展神经核及脑干段
外展神经核位于脑桥被盖中下部(面丘水平),沿脑桥被盖前下方走行,在延髓脑桥沟出脑桥腹侧。核团很难直接在MRI显示出来,主要通过面丘来推断其位置。由于面神经核发出的神经纤维在面丘部绕过了展神经核,因此该处的病变除了同侧外展神经麻痹外,还常伴有同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2、脑池段
外展神经出延髓脑桥沟后,贴脑桥的腹侧面,斜向前外上方走形,穿过硬脑膜进入Dorello小管。邻近血管压迫以及肿瘤、感染或炎症性疾病等在内的蛛网膜下腔病变均可能累及外展神经脑池段,导致外展神经麻痹。该段神经被脑脊液包围,周围丰富的脑脊液可以使其在重T2加权序列上较好地显示,由于神经较细,需进行薄层扫描,普通MRI很难看清。
3、岩斜段和海绵窦段
外展神经岩斜段(也有称Dorello管(又叫岩斜坡静脉汇,就是海绵窦、岩下窦和斜坡静脉相聚的地方),由岩尖、鞍背和Gruber韧带(又有叫岩骨床突韧带、岩碟韧带、岩斜韧带,是后床突与岩骨嵴之间的结缔组织结构)围成的狭小骨纤维管道)和海绵窦段走行于Meckel腔(又叫三叉神经腔,三叉神经节所在的位置)上方内侧、 颈内动脉的外侧,周围有静脉丛,对比增强3D-TOF-MRA可提供较好的血流对比,将神经纤维的线性低信号影凸显出来。中耳炎可经鼓室静脉回流至岩下窦,引起局部炎症肿胀,导致Dorello管内外展神经一过性受压。海绵窦血栓、颈内动脉动脉瘤、颈动脉海绵窦瘘以及海绵窦附近的炎症均可累及到此处的外展神经。
4、眶上裂段及眶内段
此段的外展神经穿过眶上裂和Zinn环(眶尖部由眼外肌腱组成的总腱环),位于鼻睫神经(三叉神经眼支的分支)下方,沿外直肌内侧向外侧延伸,并在其后三分之一和前三分之二的交界处插入。由于眶尖及眶内结构复杂,眶内神经较多又较纤细,此段神经一般的磁共振成像很难清晰的显示及分辨出来。由于在Zinn环内同时还有视神经、眼动脉以及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眼支、外展神经等,这些结构位置相近,该区域的病变常会引起多根颅神经受累的相关症状。
参考文献:
- J Neuroophthalmol. 2015 Dec;35(4):412-25.
- 孙钰茗,张珍绮,杨汉丰.磁共振在外展神经麻痹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 7(3):4-7.
- J Neurosurg. 1999 Aug;91(2):276-83.
- Neuroimaging Clin N Am. 1998 Feb;8(1):69-100.
- Case courtesy of Frank Gaillard, Radiopaedia.org, rID: 50811
- H.N. Schnitzlein, F. Reed Murtagh, Imaging anatomy of the head and spine: a photographic color atlas of MRI, CT, gross, and microscopic anatomy in axial, coronal, and sagittal planes.